搜索

樱花对于日本文化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发表于 2024-05-05 08:41:58 来源:没衷一是网

樱花对于日本文化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看了很多日本电影动漫,樱花样听了很多日语歌曲,对于发现樱花不仅在一些作品中起到了陪衬作用,日本不少作品直接以樱花展开。文化那么樱花的种存价值在何,又是樱花样如何植根于日本人的心中。

那个,对于我是日本来交流的。感觉写挺好的文化

@蔓玫

文词清浅,一派天真。种存而且这里wiki一下,樱花样那里wiki一下,对于很可爱的日本样子。如果论文也可以这么写,文化明心见性,种存该多有趣。

樱花的花期很短,盛开一周之后,便纷纷飘落,春风徐来时,落下一阵阵樱花的雨。 所以日本人用樱花短暂而灿烂的生命来比喻武士道精神,说:“花为樱木,人则武士”。明治时代学者新渡户稻造,也曾在《武士道》一书的开章写道:“所谓武士道,就是如同日本的象征----樱花一样的事物。”


而对于普通的日本人而言,他们所喜爱的只是樱花本身,樱花的细腻与纤细,带给人无名的感伤,樱花短暂的开放令人感怀生命易逝,从而愈加珍惜生命之可贵。一朵樱花,从盛开至凋零,不过短短七日,开尽嫣然。这种倏然而逝的美令人回味。

枝垂樱如粉红

瀑布

一样悬挂下来,极度的诗情画意。

樱花并非唯有盛开的时候才值得观赏,月亮并非皓月当空才最美丽。这种中世美学的烙印使日本人看来,比起盛开的樱花,那一片片如雪花般飘落的樱花瓣更能引发出人们深沉的情怀和思考,更能令人感物之哀。

五绝·樱花颂 徐书信

樱灿惊三月,如霞丽质柔。

凋零香殒日,壮烈更风流。

《古今和歌集》

花色易褪/青春难再/绵绵细雨/如我愁思

物哀是触景生情时心为之所动产生的一种美感,优美、细腻、沉静、直观。叶渭渠先生认为“物哀”的思想结构是重层的,第一层是对人的感动,以男女恋情的哀感最为突出,第二个层次是对世相的感动,贯穿在对人情世态、天下岁月的咏叹上,如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第三个层次是对自然物的感动,尤其是季节带来的无常感,即对自然美的动心。日本的诗歌多是短歌,日本的音乐旋律单调,日本的舞蹈动作缓慢,日本的绘画很少追求浓艳的色彩,这一切都是日本人的“物哀”情结造成的。


平安时期形成的“物哀”成为日本美学的源头,川端康成也多次强调:悲与美是相通的。日本国民性的特点更爱残月、更爱初绽的

蓓蕾

和散落的花瓣,他们认为残月、花蕾、落花中潜藏着一种令人怜惜的哀愁情绪,会增加

美感

。这种无常的哀感和无常的

美感

,正是

日本人

的“物哀美”的真髓。物哀是一种

生死观

。其

主体

追求“瞬间美”,不惜在美的瞬间“求得永恒的静寂”。

川端康成认为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认为艺术的极致就是死灭。叶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识中存在着一种‘瞬间美’的理念,即赞美‘美之短暂’。”古代日本人“更以樱花自比,将那‘瞬间美’的观念转变为视自杀为人生之极点的行为。他们的殉死,其意义也在于追求瞬间的生命的闪光,企图在死灭中求得永恒的静寂”。因此,追求生命的一瞬闪光,是物哀的重要特质。


“物哀的感情是一种超越理性的纯粹精神性的感情”,一定程度上是个体体验,可以意会,难以言传。“这是一种感觉的美,不是凭理性来判断,而是靠直觉、靠心来感受,即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的美”。

物哀熏陶使

日本人

的精神世界

异化

。“在世界所有国家的国旗中,以纯白为底色,恐怕

日本国旗

是绝无仅有的。”

日本人

爱白色,是因为白色像雪,而雪代表纯洁,且“雪容易消融,蕴含一种无常的哀感,与日本人的感伤性格非常契合”。日本的戏剧

歌舞伎

在“表现悲哀场面时,与

中国

、欧洲的戏剧惯用悲痛欲绝的夸张动作来表现其悲哀之深沉与巨大

迥然相异

,多采用静寂地忍受着悲伤的动作,让观众从更深层面去感受这个场面所表现的悲哀的心绪”。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国歌都是雄壮的,然而“日本国歌带有哀调,连摇篮曲也很悲怜,令人闻之伤怀。这种‘物哀’的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物哀比悲哀恬淡,恬淡到静寂、闲寂甚至空寂的地步。伤悲、茫然、疑惑叠加在一起,原来恬淡的细节都显示出更深的悲哀。日本列岛自古以来经常为雾霭所笼罩,自然风光留给人们的是朦朦胧胧、变幻莫测的印象。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一样在狭窄地域集中了如此之多的美景——雪山、海滩、山涧、峡谷、小桥流水,幽雅庭院。同时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一样,自古以来被如此之多的自然灾害所袭击——火山、地震、雪灾、海啸、……多少年来日本人常看到的是美稍纵即逝,顷刻化为乌有。一切使他们相信,美好的事物是不稳定的。而佛教的传入,更强化了日本人的这种意识。杨薇说:“佛教所揭示的人生的虚幻感以及万物流转的‘无常观’更加速了日本人本已获得的朦胧的‘物哀美’意识的完成。”

周作人曾就东京留学生涯写了一段怀念文字:“呜呼,我爱浮世绘,苦海十年为亲卖身的游女的绘姿使我泣。凭倚竹窗茫然看着流水的艺伎的姿态使我喜。卖宵夜面的纸灯寂寞地停留着的河边的夜景使我醉。雨夜啼月的杜鹃,阵雨中散落的秋天树叶,落花飘风的钟声,途中日暮的山路的雪,凡是无常无告无望的,使人无端嗟叹此世只是一梦的,这样的一切东西,于我都是可亲,于我都是可怀”,赋予了浮世绘很多的的惆怅。而浮世即为人世,人间事物多是聚散沉浮不定的,空悲浮世云无定,多感流年水不还。

佛家亦认为世间一切事物生灭变化,迁流不住,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日本文学有《源氏物语》、《竹取物语》,因为在他们看来,天地间只有器物永常,你我不过是往来其间的过客。

《阿含经》有言:“积聚终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要当离,有生无不死。”《万善同归集》更是形容:“无常迅速,念念迁移,石火风灯,逝波残照,露华电影,不足为喻。”这些都是说明人生无常。

川端康成两、三岁时父母病故上学后,祖母、姐姐、祖父相续过世,这种对于死亡的体验给他留下的恐惧的影响是一生的。如他所言: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人是不断消失在过去的日子里的。 川端康成之所以对死亡如此关注,如此执着于死亡情结,源于童年、少年时期痛苦体验。如弗洛伊德强调的那样,"童年的痛苦体验对艺术家的影响是深刻的、内在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川端个人的经历与日本民族的经历结合着看。虽然每个人的经历深浅不一,却真正形成了这样一个民族。想到了海角七号中的一封信:友子,你固执不讲道理、爱玩流行我却如此受不住的迷恋你,只是好不容易你毕业了,我们却战败了。我是战败国的子民,贵族的骄傲瞬间沦为犯人的枷。我只是个穷教师,为何要背负一个民族的罪。

一个民族如同一个人一样,成长到一定的年龄,理解了死亡是自身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时,就会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意义,以及死亡的意义,最后总结出人应该如何活着。可以说,生死观是决定着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价值观。

鸭长明曾说:“当我看到花开花落而感动之时,当我见月出月落而深思之时,就会感到内心变得澄澈,脱去了尘世的污染,自然而然地醒悟了生灭之理,消除了对名利的执念。这就是解脱的开始。”。《心敬僧都庭训》中记载了日本中世歌论家心敬的这样一段话:“常常观赏飞花落叶或草上的露水,就会懂得人生短暂犹如梦幻。那么,行为就会变得温和,内心世界也会更加幽深。”


吉田兼好的《徒然草》中也有说道:倘若无常野的露水和鸟部山的云烟都永不消散,世上的人,既不会老,也不会死,则纵然有大千世界,又哪里有生的情趣可言呢?世上的万物,原本是变动不居、生死相续的,也唯有如此,才妙不可言。

歌论书《夜之鹤》(成书于1279-1283年)说:“欲作歌之人,面对事物要有情,有感于物,总是保持内心的纯净,细心观察花的凋谢、树叶零落、时雨和季节的变换,于日常起居之时内心亦充满诗情。”

松尾芭蕉晚年所作的《笈之小文》中说:“西行之和歌、宗祗之连歌、雪舟之画、利休之茶,所体现的精神是一样的。所谓俳谐,随造化,与四季为友,所见之物皆花,所想之事皆月。

人在探索生命意义时,迟早会遇到最根本的问题:这一切变迁无已的世间万物,从何处来又将何处去?人生短短几十年所要成就的是世间的功名,还是本真的自我?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在多情与爱智,感性与知性中,哪一种能力较为重要。身处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很容易快乐,但是幸福,是一种很唯心的东西。当我们面对自身,空心自照时,生命又将是一种怎样的姿态。

这是我写过的答案里耗时最长的一个了。一部樱花在日本的发家史。信息量暴多,有人想看的话搬个板凳拿好零食再进来啊~

(本文之前在相关物种起源问题上存在纰漏,已于2014年6月、2015年3月分别做出相关修改。对于之前给大家带来不正确的信息深表歉意。感谢评论里

@漆研几

同学的提醒。)

1. 引子:日本,还是中国?

我们平时所说的樱花,大致可以通称蔷薇科樱属(Cerasus)的大部分观花植物(矮生樱亚属钟萼组的那几位除外,郁李麦李什么的)。根据《中国植物志》的记载——“本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亚洲,欧洲与北美洲均有记录。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和西南部,以及日本和朝鲜。”

植物志上的话大部分属于官话,一定要说得严谨全面才行。无论现代科学还是古代文献,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西南部已经足够构成樱花发迹的重要根据地。

所以,曾经和很多同学一样,我也相信樱花是源自喜马拉雅山麓的华西南一带;但根据部分科研资料,这一说法恐怕并不正确,至少并不全面——今日广泛用于栽培观赏的大部分樱花品种,其实应该是起源于原产日本的原生樱花种,如大岛樱、大山樱等;原生于华西南地区的大部分野生樱花,早期并未参与现代观赏樱花的杂交育种。

至于后来,那些非日本原产的樱花们如何走出大山迈向霓虹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图:12月,云南的冬樱花。)


2. 奈良时代(710-794):初露芬芳

日本人挖化石的时候说,樱属植物在当地已经有百万年的历史。但它们并不是最早让日本人推崇的花朵。对日本文化略有了解的同学,或许会知道《万叶集》——它有点类似于中国的《诗经》,是现存最早的日语诗歌总集。这里面,有好事者统计过,关于梅花的诗有118首,而樱花46首。在“万叶集描写的花卉top10”中,只够排第四。

梅花(也就是梅子)也是从中国引过去的。我不记得是在哪本书里看到的,说是在奈良时代,由东渡的中国僧侣带去作为礼物(是不是鉴真和尚我就不清楚了 )。

《万叶集》收录的诗歌年代,是在4-8世纪之间。可见早期日本人吟咏花木的审美,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盛唐文化的影响;就连梅花的学名Prunus mume,种名“mume”也是来自日本人对中国人“梅”发音的讹传。直到今天日语中“梅”还念做“ume”。

。。。扯远了。一言以蔽之,这时候的日本人,虽然也觉得樱花不错,但。。。也只是不错而已。有组织有规模有预谋的樱花文化,还完全没成型。至于在日本民间,提到“花”,一般指的都还是梅花;“花見”(赏花)的说法,也是指赏梅,而非赏樱。


3. 平安时代(794-1185):含苞待放

另一本不能不提的书是《古今和歌集》。它的成书年代比《万叶集》晚一些,据说是在914年前后。到了此时,日本的风物文化已经有了更加丰富的层次、更加季节化的感受,而和歌、俳句里的“花”,也不知不觉地开始从梅花变成了樱花,数量上也呈现出后者压倒性的优势。关于这一点,日文wiki中有个很明显的例子——

(1)《古今集》:難波津の咲くやこの花冬ごもり今は春べと咲くやこの花。

中文翻译 :花开难波津,寒冬闭羞颜。今春满地堂,花开香芬芳。

此处的“花”,寒冬吐香,自是梅花无疑;

(2)纪友则:ひさかたの光のどけき春の日にしづ心なく花ぞ散るらむ。

中文翻译:今朝春日里,本拟共芳尊。无奈樱花落,纷纷乱我心。

这里的“花”,春日散落,就是樱花了。

注:纪友则为三十六歌仙之一,活跃于平安时代前期(845?-907)。

日本原产的樱花当中,最重要(或许也是最美丽的)是两种:东京樱花Prunusyedoensis和大山樱Cerasus sargentii。如今无论在日本还是国内,都以这两者的栽培观赏为多,堪称中流砥柱;所以,与其说日本人爱樱花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倒不如说,是他们开始珍惜自己的自然与文化了。

同样作为农耕社会,在日本当地文化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少不了对四季以及节气风物的关注。樱花开始成为春日的重要象征。日本民间据说有“田打樱”的习俗,我私心推测,有点像中国以前的“春社”,只是把樱花作为界定这一习俗的标志。至于后来的“花见”,也有人认为是来自“田打樱”——这就是政治和宫廷层面的事情了。

随着平安时代的到来,政治风向上的转改也影响到了民间对于梅花、樱花审美的变化。为什么说政治转向很重要呢,因为这里面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人:嵯峨天皇(809-823在位)。虽然说在这之前,身为女性的持统天皇(690-697在位)好像就有爱樱赏樱的习惯,但真正把“赏樱”仪式化,并且在宫廷里种满樱花的人,却是这位嵯峨天皇。

因为君王的喜爱而严重影响民间流行文化的行为,我们应该见过不少了吧。当然,我觉得这与渐渐脱离盛唐模式,开始自己发展成熟的日本文化仍然有着很大的关系;从梅花到樱花,某种程度上是否也算东瀛文化崛起的一个标志呢。

(图:日本晚樱Cerasus serrulata,即日本人所谓“八重樱”。繁复华丽的重瓣出现,多半意味着一种植物成为供观赏的重头戏。平安时代后期的大才女紫式部,在她的《源氏物语》里,就用娇艳的八重樱来比喻紫姬“几乎完美到无可指摘”的容貌品性。)


4. 从镰仓幕府到丰臣秀吉:花吹雪

这期间好像没什么关于樱花的新闻。。。可能是因为战事多些?但无论如何,赏樱的活动规模的确在慢慢扩大化,从宫廷贵族之间才有的仪式,到武士家臣之间的团体活动,仿佛“花吹雪”一样纷纷扬扬地扩展,到了后来的江户时代,就已经变得非常全民化了。

至于为什么提到丰臣秀吉?嗯,因为醍醐寺的700株樱花据说就是他种的。在此举办的“醍醐の花見”,声势浩大,登峰造极。

(醍醐寺的樱花。图来自flickr。)


5. 江户时代(1603-1867):十万樱华入梦眠

(这句话原本是“十万狂花入梦来”,说黄永玉老先生的。但我实在喜欢这个篡改后的版本,故而借来一用。)

江户时代的到来,带领着樱花正式成为日本主流文化的标志性象征。

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东西:(1)武士道精神的确立;(2)东方花卉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推广。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先讲武士道。

武士出现得早,但“武士道精神”这个词,好像出现得并不是很早诶。wiki是这么说的:

……武士道真正完成于德川幕府(即江户幕府)时代。

……在江戶初年,由古學派的始祖山鹿素行汲取了中國儒家思想的養份,對日本的武士道精神,進行了全面的闡述。

……經過12世紀晚期的發展,武士道在16世紀成為成文的準則。

在此之前,樱花的形象还偏向于女性化,比如木花开耶姬,还有各种爱情故事神马的。但当武士道精神介入之后,一切就变得立刻光芒四射、气势磅礴起来,樱花的地位瞬间就拔高n个能量级了。

懒得描述。。直接把词条内容删改修缮一下拿过来:

(1)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一朵樱花微不足道,满树樱花就蔚为壮观。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是很相似的。(可以称之为集体意识么?)

(2)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豪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以上来自

武士道_百度百科

更多军事政治背景我就不展开谈了。。。总之一句话,它的风靡,和背后的势力有很大关系。大部分国家的国花确立,其实都这样,有着很深刻的政治文化原因。当然了,如果从美的角度来说,这当然也不够。

所以我们再跑回来谈谈植物学范畴的事儿。

江户时代所处的17-19世纪,实际上正是西方园林文化蒸蒸日上,并为东亚地区的花卉植物几欲疯狂的年代;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日本人的樱花品种得以层出不穷,也就非常好理解了。如果你愿意去看一下现代的日本樱花名录,会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被冠以“江户”的名字,非常重要的一个栽培品系就叫做”江户彼岸系“。

江户末期,樱花的栽培品种已逾300。这个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我泱泱大中华区,牡丹最发达的唐宋时期,培育出来的牡丹花品种是120+。

有这么多品色可以看,又这么有内涵,不受欢迎简直就没有天理了。

发展到这一步,我觉得基本上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整个樱花文化的体系,已经完全确立,接下来的不过是一层层的丰富润色。

(图:染井吉野樱,目前最为广布栽植的早樱品种。出现于江户末期。目前中国、日本的观赏樱花普遍以此为主。)


6. 番外

樱花还渗透到了日本人生活的哪些角落,请参考

樱花是什么味道的?

P.S. 吃的樱桃也是樱属植物。只不过以结果为目的称樱桃,以开花为目的称樱花。


7. 总结

(1)虽然野生樱花资源大部分起源于华西南,但现代栽培资源很可能仍然是来自日本。

(2)日本官方给出的说法,国花是象征日本皇室的菊花。但是作为整个日本文化风土的象征,毋庸置疑仍然是樱花。

(3)早期樱花文化的形成,确然和中国文化有关。但和梅花最大的区别在于,对樱花的推崇更像是一种本土文化的觉醒。故而在后来,随着这一文化的日益成熟,樱花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4)武士道精神的加入,为樱花从“物哀”正式升格为“民族精神”,算是一个很关键的推动。日本文化的精气神,几乎都可以在它身上看到缩影,你看我们的十大名花,做不到吧。。。

(5)日本国目前的樱花资源的确是举世无双的,就更不用谈樱花的相关衍生品。作为一个传统文化风俗保存得非常好的国家,这个当然算是一种理念上的贯彻和传承。你还见过哪个国家为了一场花事举国狂欢?除了日本,真没了。

不要小看这一朵花啊。它折射的是这千百年来的世间众生。

日语水平有限,部分表达或许不一定到位。高手轻拍,欢迎交流。

参考阅读:

日文wiki:

サクラ

(樱)

英文wiki:

Cherry blossom樱花文化浅论-免费硕士博士论文

《樱大鉴》

《樱花图谱》

《中国植物志》

果壳网:

都别争了,樱花起源于哪里得听科学的

樱花对于日本人而言,渗入到了生活的细节层面,重要性不言而喻。
外国人看来,樱花仿若日本的代表,谈到樱花就会想到日本,和提到熊猫一定会关联到中国一样。
樱花成为日本人普遍喜爱的花卉的缘由,单独从诗歌、笔记文本中寻找答案,不免“舍本逐末、缺乏求证”,想要找到本质的原因,需要从民俗形成的过程中“追本朔源”(从民俗学的角度去考察)。

转述日本民俗学者多田道太郎的研究如下:

观赏樱花的习俗和日本古代农耕社会“大米的生产”息息相关。
古时日本列岛遍布的是山樱。
于农事而言,如果该年樱花花期长、不易凋零的话,预示着当年的气候条件适合大米作物的生长,会是一个大米的“丰年”。
如果春季气温升高过快下雨较多,樱花凋零快、花期短,势必是一个歉收年。
也因此,樱花花期的长短成为大米收成的风向标。

对农耕社会的古人而言,大米收成是头等大事,所以樱花盛开之际人们“满面期待”的赏花,这个民俗的形成最初并不是观赏性需求,而是对丰收的祈愿。

至今在日本京都的今宫神宫还有“安乐祭”的祭祀活动。其核心内容就是“拜瘟神,镇花祭”。
人们身着古装,一边唱着“花儿莫急谢”的歌谣一边祈愿,其目的就在于祈祷樱花“不要急着凋谢,为大家带来一个丰收年”。


【上图为今宫神宫】

高票回答中蔓玫已经从植物学角度说明了樱花的来历,不赘述。
但关于赏樱文化的流变,回答中的部分资料引用并不足以采信。

赏樱之风俗的形成之初,并非来自嵯峨天皇的“皇宫”,而是来源于京都奈良吉野山。
奈良朝,从大和、河内等全国各地来吉野参拜吉水神社、如意轮寺的信徒带来家乡的山樱种植在吉野山,以求得神明保佑大米的丰收(同时也留下信仰的佐证)。
这之后,才有嵯峨天皇为首的贵族阶层赏花的风雅之举。但并未成为大规模的民间习俗。
直到1594年,丰臣秀吉在吉野山的吉水神社设盛大的“花見宴”。
从这之后,“赏樱花”才逐步成为大规模的春季“集体活动”。


补充:

奈良和京都是两回事。奈良朝的首都叫“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县奈良市。

下一代平安朝的首都叫“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府京都市。

感谢曲亚希子的指正。

【上图为吉野山吉水神社的广告牌,花见的习俗流传至今】

醍醐寺作为真言宗小野流派的中心寺院在佛教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丰臣秀吉去醍醐三宝院参拜后,模仿吉野山的景色,移植各地樱花种在三宝院至“枪山”之间一公里多的长道两侧空地,并在附近修葺了形形色色的茶屋,赏樱活动进一步普及。

【上图为醍醐三宝院入口之一,醍醐赏花是日本著名的赏樱活动】

举办醍醐赏花作为一代英雄丰臣秀吉生涯的完美落幕,他本人也因此而闻名(武功之外的大名)。
及至江户发展起来后,浅草奥山模仿秀吉的做法,把赏樱文化进一步在东京推向新的高度。
这之后,赏樱才慢慢开始具有纯粹观赏的性质。

【醍醐赏花活动中的场景。这算是丰臣秀吉的“cosplay”?】

综上所述,日本文化中的“赏樱” 最初的来源是“祈求丰收”的农耕祈愿活动。
所谓武士道精神、伤物之情都是后人近代强加的意义,并不是核心的组成。

从樱花“花期短暂”来附会武士道、禅意等等,进而解释喜爱的缘由,更是本末倒置的猜测,自我感动的假设而已。

最后送上樱花美图养眼。

樱吹雪

觉得美好,就请点个赞吧。谢谢。

此回答也整理成文档发布在我的专栏日本赏樱文化的由来 - 汉和评论 - 知乎专栏

我将持续更新专栏的文章部分。

欢迎关注。

日本的古语中,将春天称为「桜時」,樱花盛开之季即是春天到来之时。樱花是日本民族的象征,在日本人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代表着他们的精神与审美——不惜一切只为瞬间的绚烂。

樱花和其他花不同,是特别的存在。在经历严冬后,告知新的一年开始的是樱花。对于日本人来说,樱花是春天到来的象征。一齐美丽盛开的生命力和稍纵即逝的虚幻使人入迷。但是因为生命极短,樱花马上凋零也非常震撼人心。被称作花七日的短暂生命的樱花竭尽全力为了这个时期绽放盛开,和其他花相比,更是有着谦虚、踏实、坚强的好品质

到了春天,一棵樱花树上开出无数朵樱花,有白色、红色、淡粉色、深粉色等,各种种类各种颜色。这些颜色都是能够让人安心、放松的色泽。所以人们可以从中获得愉快、温暖和“幸福感”。樱花属于蔷薇科,其香味有芳香效果,它能够提高人的情绪、缓和不安和失落、给人带来明快和幸福的心情

只是看看花就能被平和、稳定、温柔的气氛包围。能够很直接就想到“要加油了!”。仅仅是看着不知不觉人就会变得温柔起来。它还能赶走疲惫和焦躁,让人变得稳重。而看了灯光照射的樱花,便会滋生出一种浪漫的情怀。

鲁迅先生曾在《藤野先生》的开头写道,“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每逢樱花季,日本东京上野公园就会人山人海,从全国各地赶来赏樱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原来是德川幕府的家庙和一些诸侯的私邸,1873年改为公园。园内樱花数目多达1300株。风过之处,落樱雨下,十分壮观。

说到日本人为什么如此钟情樱花?

「前には気に留めなかったことが自然と見えてくる。」

以前从未留意的事物现在却都映在眼里。

「そして、この季節になると、決まって思い出すことがある。」

每逢这个季节,总会想起一些前尘往事。

「桜の下では、変わった出会いも生まれる。」

樱花树下,会有一些别样的邂逅。

「ふだんは話しにくいことも、桜の下ならなぜか話せる。」

平时说不出口的话,在樱花树下,也会在不经意间谈起……

「ソメイヨシノ きみは

この季節 抱くたび どんな想いを 僕らに

ピンクの花びら 美しく 身に纏って 風にもたれて」

「染井吉野 你啊

拥抱着这个季节的时候想传达给我们怎样的思念呢

粉色的花瓣 美丽地缠绕在身上 依在风里」

——堂本刚・《染井吉野》


等了又等,樱花季终于到来。每年到了这时节,各地都发布樱花盛开的消息,最令人心动不已的定番活动当属赏樱了!在美丽的樱花树下喝喝酒吃吃点心,惬意又舒畅。

所谓赏樱花,就是在樱花树下或有樱花的公园里,与朋友、家人一起开心地吃饭、喝酒。也可以一个人边散步边赏樱,或者沿着盛开樱花的道路开车兜风。

赏花这项活动是在江户时代开始普及的。德川吉宗公下令在江户各地种植樱花,为了消解百姓平日里的不满情绪,鼓励他们赏花游玩。古代就有许多和歌吟颂樱花,江户时代的浮世绘也经常描绘樱花。

除了知名的染井吉野以外,有很多樱花的品种。如西日本的山樱、在本州山地附近有不少“江户彼岸”、南关东的大岛樱、还有东北地区北海道的大山樱等等。各类樱花的花期也是稍有差别,在东京“江户彼岸”在3月下旬盛开,而山樱和大岛樱则是在4月上旬盛开,通过人工培植的八重樱大多是在4月中旬竞放。

在日本赏樱胜地之中,东京的上野公园、北之丸公园最为热闹,还有京都的寺院神社、平安神宫和二条城,都能把樱花的风韵展现无遗。日本赏樱花最有特色的地方当属箱根了,在这个风光明媚的旅游胜地里,不但可以一边泡温泉一边赏樱花,还可以远眺沉静优美的富士山。

赏樱有着各种不同的情趣。赏花的趣味,随观赏时间不同衍生出差异。日语中描述这些的词汇丰富又优美。「朝樱」,东升的旭日辉映出的樱花之美;「夕樱」,夕阳烘托下的动人花姿;「夜樱」,幽雅静寂的特有花韵。

如今,东瀛美丽的樱花已声名在外,樱花季成为最受欢迎的赴日旅行时节。初暖时节,日本樱花从南到北逐渐开放,花期仅为两周,小小的花朵浓缩了整个季节的精华,如此短暂却是绝美的景致。


现在正值访日的外国人数量增加的时期,4月份各赏樱胜地都会迎来很多外国游客的到访。所谓“入乡随俗”,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时常成为焦点的赏花礼节问题了。

■禁止折断樱花的树枝、禁止摇晃树干使花瓣纷纷落下

当然,更不要爬树……

■不要大吵大闹

如果只顾着自己高兴就太不知趣了。请考虑到想要自己安静度过的人和住在附近的居民。

■不乱扔垃圾

尽量不要使用一次性的东西,请使用塑料碟子和毛巾等,把自己的垃圾带回去。

■明智的选择场所

谁都想抢到好地方。赏樱的时候人山人海都是很常见的,所以选择一个视野好的场所是很重要的。秘诀就是早.点.去。

■铺布的讲究

如果把塑料布铺在樱树根部可能会伤到树根或使其呼吸困难,这点要注意。

■赏花便当下点功夫

用包袱皮包着便当带去,上面放满小菜。即使是商店卖的便当,只要重新放进多重便当盒里情调就出来了。另外也建议准备些樱花做的食物。

■赏花酒的秘诀

酒杯中浮着一片飘落的樱花花瓣……赏花时喝酒保持微醉就好,为樱花所醉颇为风雅。

■舒适的露天茶筵

在野外喝抹茶叫做露天茶筵,不过不要局限于抹茶,也带上绿茶、红茶等喜欢的茶叶和开水,在樱花树下来品茗如何?

■花季天寒对策

樱花时节时令不定,气候易变,这时的寒冷就叫花季天寒。穿上外衣或带上毛毯的话就可以了。

(大家出门在外,虽是普通的游客但别忘了自己的身上还有“中国人”的身份,切忌赏玩的时候太放飞自我留下不好的印象(确实有些日媒就是很喜欢拿这个来黑,请不要给他们留把柄)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樱花树是能提升运气的吉祥之树,它蕴藏着能够除去霉运,提升本身魅力,带来好运的所谓净化、开运的能量。如果沐浴在樱花花瓣雨中,便能够从消除人际关系的灾难。

当然,樱花除了用于观赏,还有很多其他实用的功效,比如美容保健。古时樱花树皮就作为一种民间药材被广泛使用。樱花叶有抗氧化作用,樱花瓣的提取物有抗糖化效果(糖化是指体内的蛋白质和在饮食中摄取的糖分结合,然后储存下来。若皮肤不断的糖化便会失去弹性,还是诱发松弛、皱纹、暗沉的原因),可抑制糖化的生成,保持美肌状态。

随着年龄增长骨胶原不断减少,樱花则有促进骨胶原再生的效果。此外还能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具有美白的功效。其香味的成分中有使人放松和防止宿醉的效果。


樱花之于日本人,已不简单只是精神的象征。

每年的樱花季对于商家而言也是一场重要的营销战。在日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五花八门与樱花相关的食物、周边、包装等,以“樱花”为噱头的商业模式也已经发展成一种独有的文化现象。本就喜欢玩限定的日本人更是不亦乐乎地投入到这场春季狂欢中来。


在差不多同一时期开花的“梅花”“桃花”“樱花”十分相似,不知道如何区分的人想必有很多。其实只要着眼于“花瓣形状”和“开花方式”就可以简单分辨出来。

梅花…花瓣是圆形,在枝头上直接开花。

·没有花柄,花朵基本上紧贴枝干。

·每节枝干生长1朵花,先开花后长叶。

桃花…花瓣是尖尖的,在枝头上直接开花。

·花柄很短,花朵几乎是贴生于枝干上。

·每节花枝上的侧芽常3个并生,中间为叶芽,两侧为花芽,先长叶后开花(也就是说在看到花的同时,已经有叶生长了)。

樱花…花瓣是爱心型的,在花托上开花。

·有长长的花柄(也可以叫花梗,指花朵连接花枝的细长部分),开花时花朵仿佛要从花枝上洒落。

·花朵簇生呈伞形或总状花序,开花数量多。


想看更多日语学习、有趣好玩的日本文化介绍,欢迎关注:

沪江日语官方微信:沪江日语(hujiangjp)

沪江日语官方微博:@沪江日语

世の中は三日見ぬ間桜かな——大岛蓼太

樱花烂漫,花期却短。花朵虽小,却成团状盛放,日本俳句诗人大岛蓼太才会写下,才不见三日,樱花竟然开得到处都是这样的话。日本人钟爱樱花也正是因为樱花这种特点,和本民族一直崇尚的集体主义不谋而合。

每到三四月份,日本全境进入樱花期,樱花自南向被逐步开放,日本各省的人民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享受着这一抹春意所带来的享受,其中最重要的习俗就是——花见。其实啊,花见虽可以说是种赏樱习俗,但是形式却不拘泥,就和它字面上表达的意思一样“看花”一样,无论怎么看,目的都是为了让人享受樱花美,这就够了。下面我就来简单介绍日本人赏樱习俗中的几个特点。


【飲食型の花見】

在明治29年,画家周延创作有「徳川時代貴婦人の図 お花見」,我们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古代日本人赏花的习俗,衣着华丽的女眷在地上铺上一块布,边饮食边谈笑赏樱,这就是一直延续至今的重要赏樱形式之一——飲食型の花見。

日本人很喜欢在樱花盛开的时候,或三五好友,或全家出动,一起在樱树下野餐,这种叫做ピクニック型の花見,野餐型赏花,但是因为这种往往和吃喝有关,我也就一起归为饮食型了。野餐垫的形式进化到现在也形式比较多样,什么图案材质的都有,比较常见的一块亮蓝色的塑料布,四周被固定在地上,因为樱季的最佳观赏位置往往热门,所以大家会提前把野餐垫铺出来占位。别看日本人平时轻声细语的,在樱树下性格却十分奔放,大声调笑非常热闹。

樱花的花期会根据气温随时变化,所以很多时候都预测有偏差,但这丝毫不影响日本人赏樱的热情,头顶上哪怕就一点点樱团,这些人也在树下自得其乐,三月中下旬的上野公园是著名的赏樱胜地,路中间是人头攒动的往来游客,两边你就能发现各种各样摆摊赏樱的团体。

其实虽说是春天,樱季的日本还是比较阴冷的,赏樱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滋润,很多人都披着毯子冻得抽抽,可大家自得其乐,有年轻人打着巨人牌,有大叔带上一打生啤畅饮。这些人能在树下坚持个一天也是精神可嘉。

说起饮食型的赏樱,有简易版和进阶版,进阶呢,就是日本人钟爱的BBQ烧烤,不过这种因为存在潜在安全隐患,所以在不同的赏樱区域会有限制。一般不太会出现在人流量大的公园里,找个自家后院或者天台办下还是不错的。另外还有方便的简易版,下面我就来介绍几种传统赏樱小食。


【桜餅】

樱饼分为关西和关东类型,类似我们国内北方的元宵和南方汤圆的意思。樱饼的粉色部分为糯米类外皮,内里包裹着甜甜的红豆馅,最外层用一片盐渍的樱叶子包裹。不仅从卖相到口味都可以说是百分百的时令点心。

【花見団子】

另外和樱饼同样有名的是花见团子,一根小竹签上串有三颗不同颜色的糯米圆,常见的是粉白绿三种颜色,这三种颜色其实还是很有深意的,日本人把粉色比作春天,白色为冬天,绿色是夏天。和樱饼不一样的是花见团子是没有馅料的,有些花见团子会淋上酱汁。因为这种小食小巧便携,又颜色漂亮, 非常适合拿着拍照片,自然受到赏樱小姐姐们的欢迎。

【花見弁当】

花见便当其实也有很长的历史,可以从江户时代的浮世绘作品中看到它们的身影。日本人可以自己做便当,也可以买商家现成做好的。商家会把这种便当做的卖相引人,食材也会选择春季时令,实际上花见便当其实和平时吃的精致便当没有太大差别,如果一定要说主要特点呢也许是含有樱花的元素,其实人们要在赏樱的时候吃的便当,滋润就好,无需深究。

除了提到美美粉粉的传统吃食,其实很受普通民众欢迎的就要数美食街的食物了。日语的屋台呢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吃摊,小吃摊可是买什么的都有,从新鲜生啤到波子汽水,从喷香烤串到大阪烧,价格不贵,想吃啥都能找到。这种摊位的特点就是搭建简单,每逢日本节假日都能看到这种简易棚子搭建起来的小吃摊,尤其在上野和浅草经常能看到。


【公园赏樱】

除了饮食型花见,日本人也会享受单纯的赏花。把自己涌入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享受着和煦的春风和日光,人们或用相机,或用眼睛去捕捉樱花之美。拿东京为例,一些大公园往往都是著名的赏樱名所,比如新宿御苑,代代木公园,上野公园,芝公园,井之头恩赐公园。不仅是国外游客,东京本地人也会把自己捯饬的漂漂亮亮来这里度过周末。


【河岸赏樱】

如果说公园有什么不好,可能就是人比较多,拍张照片,画框里不是人头就是自拍杆,难免破坏意境。如果你追求安安静静的享受赏樱乐趣,不如去一些远离人流的地方,比如城市的主河岸边就经常是又安静,又壮观的赏樱好去处。人们有的在树下散步,有的约会,也有跑步健身的,和公园中赏樱的氛围又是截然不同了。

【夜樱之趣】

日本是一个具有物哀文化的民族,他们非常注重事物瞬间,细节的变化。樱花虽美,但花期不过短短一周的时间,所以日本人不仅在白天享受这种自然风光之美,夜间也同样珍视。黑夜如同一块巨大画布,画中的粉樱竟然和白天所传达出的意境完全不同,更具有神秘静谧之感。加上各色灯光修饰,登时间一幅美轮美奂的画作跃然眼前。

东京最出名的大型夜樱要数中目黑,沿街的饮食店铺平日里冷冷清清,但每到樱花盛放的时间,游人围的是水泄不通,不得不触动大量的安保维持秩序,营业额可谓是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目黑川两旁的樱花树结出大团大团的樱花,又厚又重坠的树干也被压弯,倒映在夜间的潺潺水面上,赶上一阵微风袭来,花瓣飘落至水中汇成一片樱花河,真是一派奇景。

说了公园赏樱,河岸赏樱,你要问我最喜欢什么样的赏樱方式。我最喜欢的是比较自然的赏樱方式,就是在城市的街道中赏樱。也没什么目的性,在街上就普通的走,在等交通灯时候抬头看一眼浅粉的烂漫,耳边听着交通灯一闪一闪的声音,然后大家朝着自己的目的地四散开来。樱花对于日本人来说,即是精神性的独立存在,也已经深深融入普通的生活中。


【樱下合影】

赏樱除了吃和看,“合影”可以算一个,毕竟他们对摄影来说可以算是酷爱。有人可能会说,这怎么能算风俗呢,普通旅行也会这样呀,这个倒是没错。日本很多家庭,团体会集体在樱花下留影纪念,有点像有天安门前留影的感觉,没有什么历史依据,就是个气氛。

比较有趣的合影,可以算是动物合影,我之前有写过关于日本宠物文化的文章。日本人对于宠物的感情和亲生孩子是一摸一样的。宠物吃穿玩的,样样不缺,还要养出心意,养出水平。每到春光烂漫的樱花季,也自然是这些宠物宝宝出街的好季节,常见的出街两大巨头就是柴犬和猫咪。

柴犬因为体型问题,只能放在树下凹凹造型。但小巧软糯的猫咪这点上就很有优势,经常能看到主人把猫咪摆放好造型,伪造出一种不经意的樱花树干上趴着一只猫的假象,然后树底下一群成年人咔嚓咔嚓的照个不停,让人忍俊不禁。

不过啊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和美丽樱花同框的风景,真的是能非常治愈的。也难怪日本人特别喜欢买这种题材的明信片和年历,挂在家里看看也能净化心灵。

这里再额外说一点,在日本传统赏樱文化中,宠物其实是后来才被人推崇的。如果说早期动物的王者是谁,那就是容易让人忽略的一种鸟类——鶯。莺这种体型小巧的鸟类,在初春的时候就开始鸣叫,叫声圆滑悦耳,加上它鲜绿美丽的羽毛,在樱花树见格外搭配。引得很多人专门赏樱,赏莺。


【樱知识】

日语中的【桜前線】:桜の開花の時期が等しい地点を結んだ線。開花が南の方から北の方に順次移っていく様子を天気図の前線にたとえた表現。其实就是指的樱化开放的日期范围,方便人们更加直观的找到赏樱最佳的地点和时间。每年日本都会提前发布预想地图,而且地图也会随时调整。2020年东京今年的花开期就比往年稍微提前一些。

【樱吹雪】是我认为赏樱最美的时刻,细碎的花瓣随风漫天飘落,仿佛时间那刻也凝固,让人想起新海诚作品里的台词,樱花下落的时间是每秒五厘米。

虽然不是吃吃喝喝,但我会在樱花树下偶尔写生,一个不留神,樱花漫落在我的颜料盒上,我盯着几片不速之客想了想,然后保存至今,当时的雪嫩花瓣已经干瘪泛黄,完全看不出初见的美态。但当时樱吹雪的烂漫记忆却是时时新鲜。

其实今日的日本要说习俗有没有,当然是有的。但也有很多人在以自己朴素的方式,尝试走进这片淡粉色的绮丽。在的画面中虽只有樱景,可实际上眼前是摩肩接踵的游客,右手不远处一位小伙子,拿着从超市买的便宜便当坐在路边吃起来,他吃两口再抬头看看樱花,那是一种掩饰不住的满足感。

一人或多人。散步或野餐。喝酒或吃饭。白天或夜晚。论何种方式,只要能感受到樱花之美就足够了。

随机为您推荐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樱花对于日本文化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没衷一是网   sitemap

回顶部